搜尋此網誌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

新北新總圖,很威
https://www.facebook.com/jaylin.lin.90/posts/1019082481437333

遇到危機不要怕

危機的特質 : 不能確定且多變

危機管理 : 首重預防,轉折是重塑的開始

圖書館經營困境

一 資訊爆炸 : 出版品汙染

二 系統失靈 : 軟體更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三 節約管理 : 國庫沒錢

四 空間短少 : 館舍環境跟不上日益增加的需求

五 目標錯置 : 重視館藏,忽略館員與讀者

館員危機意識的培養

例外管理

走動式管理

康納曼教授在其著作「快思慢想」中,把人們做的決策分成兩個基本的種類 :

一 快思

二 慢想

決策的兩大困境 :

一 框架效應

二 錨定效應

圖書館可能造成危機之情形

一 館舍配備 : 維護保養

二 館藏資料 : 火險理賠,保險金是否直接入國庫?

三 館員勤務 : 館員為主,輔以監視系統

四 讀者權益 : 小孩奔跑?

一 危機發生前

訂定危機處理應變機制,以警大圖書館為例

訂定圖書館使用規則

館舍建築平面圖

圖書館館藏財產清冊

圖書館所有成員聯絡清單

可提供支援與協助的外部人員聯絡清單

二 危機發生中

閉館

警察支援

三 危機發生後

緊急提供暫時性的服務

與他館互惠借閱

危機經驗的學習

創新的手法讓圖書館轉危為安

熱門期刊登記借閱

悠遊卡結合圖書證

新上架書處理

獨立閱覽室,有別於期刊、報紙、圖書閱讀座位

筆記型電腦的借用

Wifi無線上網

開館時間延長

圖書館發展停滯也是一種危機,

只有不斷的創新,

才能預見危機以為因應---

如何培養創新的精神?心智圖法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圖書館代表一座城市的品味嗎?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9783/

一個國家的文化素質真正的提升,不是看有多少間「誠品」,而是從當地民眾是否把「圖書館」這個概念納入他們再也平常不過的生活裡。

新形態的圖書館服務增添城市的讀書氣氛,負面的聲浪質疑多數使用者如學生以及孩童,在深夜時分使用圖書館的機率微乎其微,全天候的服務恐將造成資源浪費。

不打烊的圖書館可能因燈火通明及民眾出入,打擾居民的作息,另外深夜交通及治安問題也是需要考量的。

不只有保存知識,更重要的是為社區帶來正面效益

現代圖書館的功能「不只是保存書,更重要的事是讓社區變得更好。」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資源幫助民眾獲取知識,深入了解使用者是誰、該如何提供最適當的資源幫助使用者,例如在失業潮時舉辦課程給失業民眾,協助他們重新振作。圖書館讓每個獨立個體能參與社會,成為社區一份子。

「未來圖書館」。

電子書未來可能取代紙本書,為了確保能出版紙本書,挪威首都奧斯陸Deichmanske公立圖書館,在圖書館旁種植一千棵挪威雲杉樹用以造紙,每年挑選一位作家,創作不限文類,限定在一年內完成,隨後把手稿品封存。圖書館內並存放一台印刷機,從2114年起將陸續伐木造紙,出版封存百年的作品。

跳脫以往定義「讀書的地方」,圖書館代表一座城市的品味,並有讓市民休憩與沉澱心靈的任務。 圖書館的功能變多了,那麼新北市立圖書館有開24小時的必要嗎?有民眾反應標榜全天候服務,不代表可以提升文化水平,對於文化施政滿意度亦毫無助益。

相對地,文化施政重在長期性、全面性、平等性的努力,不是靠標新立異。 面對質疑,新北市文化局長林寬裕指出,因應時代變遷,圖書館須轉型成知識流通中心,提供24小時服務,是為了滿足有夜間需求的人,絕對不是鼓勵民眾晚上不睡覺。以誠品書店24小時營運創造出的好口碑為例,台灣有夜間閱讀的需求。

誠品在1999年對讀者進行「理想書店」調查發現有民眾期待出現24小時書店,誠品經過評估後,決定滿足讀者需求,敦南店提供讀者晚上休憩遊逛的地點。是首個嘗試24小時經營的書店,成為台北的文化地標,被CNN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

誠品是書店,總歸還是要賣東西的,所以不論是哪家誠品書店內絕對不會設置太多舒服的座椅,而且書店的書是會因為新書上架而一直更換,不像圖書館有時間的累積性,可以看到一些比較稀少不那麼「好賣」但有保存價值的書籍。

台灣目前每一鄉鎮至少有一個公共圖書館。根據天下的報導,現在公共圖書館有很多問題待解決,公共圖書館經費非常少,但是看到好的圖書一定會買。

面對未來,圖書館的發揮空間顯得更大了,讓圖書館帶動社區、結合創意化不斷推陳出新,帶領民眾進入閱讀的世界。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圖書館當自家客廳,午覺打鬧吃點心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9594

天氣熱,公共圖書館成了部分民眾免費冷氣房,全家大小帶來睡午覺、喝下午茶,雜誌被拿來當餐巾、涼被,亂象一籮筐。

台南市善化區圖書館日前才花五百多萬元重新裝潢,被形容有「誠品味」,但舒適的閱讀區沙發有時被民眾當成沙發床,大剌剌脫鞋橫睡,一腳還高蹺在沙發扶手上;睡久了覺得冷,攤開大本雜誌蓋在身上。

圖書館亂象 台南善化圖書館屢有民眾在閱讀區沙發蹺起赤腳睡覺。 記者周宗禎/攝影

有家長無視「不得帶食物飲料進館」告示,任令孩子在上網區電腦前吃糕餅、喝飲料。圖書館人員說,有民眾擔心食物碎屑弄髒衣服,把雜誌當餐巾布鋪在膝上,讓人哭笑不得。

圖書館亂象 台南善化圖書館有家長帶著幼童在上網吃吃喝喝。 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市立圖書館裕文分館天天有民眾一早占位吹冷氣,帶筆電在閱讀室看影片一整天,還隨著劇情不時笑或叫,完全無視他人。

高市新總圖的「行動裝置座位區」,因為設有電源,有人帶了延長線來充電看iPad或手機影片。圖書館說,行動裝置區不是「充電區」,長時間占用看到就會立即禁止。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暑假湧進大量小朋友,館方標示「禁止奔跑」,還是有幼童把公共空間當客廳,躺在地上、座椅上打滾,視聽區變居家沙發。準備參加國家考試的孫先生每天到圖書館K書,他說,占位吹冷氣的人太多,圖書館一位難求,暑假期間K書座位變成要上網預約。

台南善化圖書館人員表示,碰到占用沙發當床睡、帶飲料點心喝下午茶民眾,經勸導多數民眾會接受,遇有少數不講理的,只好請警方處理。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圖書館變身為星巴克

日本最大的連鎖影音出租店叫做TSUTAYA,其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簡稱CCC)最近與數個地方政府合作,進行一連串的地方圖書館改造計畫,小牧市的新圖書館也被列名其中。而在小牧市之前,CCC已在2013年4月於佐賀縣武雄市、2015年10月神奈川縣海老明市成立新式市立圖書館,用大家理解的方式來說明,就是這些圖書館全都改造得像誠品,外型新潮、內裝時尚。

以目前已營運兩年的武雄市圖書館為例,內有星巴克進駐,且有DVD付費租賃空間,有使用者說,現在到圖書館不只是為了想看書,想喝杯咖啡、轉換心情都會來這。也許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想法,2014年圖書館總計來客數約80萬,相當於改裝前2011年時的三倍,滿足率達85。

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有人抱怨,原本應該保持安靜的圖書館,變得一點也不寧靜,人多、車多、噪音多,且借書證付有T-point機制(一種會員集點機制,CCC集團的書店、出租店以及許多店家都有使用,只要消費就會集點,該點數能兌換商品或折抵現金,但必須事先登錄個人資料才能使用),有個人資料流出的隱憂。也有當地文史工作者指出,原本放置武雄市文物的展示空間,現在被改成出租空間,這和圖書館以知識為據點、培育居民知識的主旨完全背道而馳。

另一項更飽受爭議的議題,是「選書標準」。武雄市在更新前,「除籍」(廢棄)了5500冊藏書與影音,其中包含許多鄉土資料,而新版藏書資料中顯示,內容包括許多出版了10年以上的實用書籍(例如考試叢書、金融相關叢書)、無法開架閱讀的古書籍,內容重複率極高的書籍(例如和迪士尼樂園相關的就超過70本)。海老名市圖書館由CCC選書的8300冊中,也出現了許多如今已不再流通的老舊雜誌。由於CCC集團除了經營影音租賃店之外,旗下也有中古書店系統,是否透過圖書館「洗」書轉手,因此飽受質疑。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702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兒童圖書館不准幼兒出聲?

高雄市立圖書館原本有完善設計,兒童區獨立樓層不干擾一般讀者,學齡前幼兒和學齡兒童也有分區,但新設計不敵思想陳舊的執行者,這恐怕是明年全面執政也會出現的問題。學齡前兒童區的柔軟沙發角落,一直有國中生盤據K書,他們沒有被驅趕,反而是不小心讀書出聲的幼兒、或是在遊戲池快樂打滾的幼兒,會被館員警告。這種名為「提醒」的警告,有多少只是成人求自己一時的省事,而不從兒童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說真的,這才是台灣社會少子化的原因。整個社會都把小孩當作一種應該要被削除的「問題」,帶著小孩的家長(尤其女性)則是「麻煩製造者」,需要被提防及被警告,就連號稱為小孩設計的公共設施,都不容許「真小孩」使用,這才是每分每秒都加諸父母身上的無形成本。這不是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補貼所能彌補的。大如職場性別歧視或長工時,小如兒童圖書館的管理,這都不是對兒童友善的設計,而人口老化的苦果,就是全民來承擔了。

台灣的兒童閱讀區應該區分「安靜閱讀區」和「唸書區」:為什麼呢? 有沒有家長曾想帶幼兒安安靜靜看繪本, 結果旁邊的爸爸媽媽感覺自己的口語能力很好、熱心的想造福旁邊的其他小朋友們,「順便」講故事給左鄰右舍聽。也許因為台灣人對「低聲」的定義跟歐美不太一樣,比方在餐廳、圖書館常聽見不是故意喧嘩但聲音不怎麼太低的民眾。 所以,台灣的兒童圖書館最好分成「安靜閱讀區」和「唸書區」,各取所需。分區,並不那麼難。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收受捐贈書的難處

有本書「單一文化的陷阱」就有討論這個問題,其實不只圖書館,還有美術館博物館 學校 醫院 公部門 環保議題 宗教團體等等,都因為引入效率 KPI 或各種經濟故事而變質,失去原本存在的意義。
當然館方可以明確的說他們的定位在哪因此不收,比方說電影圖書館若說與館方定位不同,就像做英美分析的,就不需要看歐陸方面的書。但市總圖的定位如果是收那些奇奇怪怪的書,覺得哲學區就該擺那樣的書,也是很無言⋯⋯市總圖有guts一點,直接把哲學區移掉。

底下民眾會不爽的原因是市總圖直接以「學術的我們讀者不看」就了事,如果市總圖經細問評估後覺得不適當,接著答覆民眾,這才是正確的公務溝通方式。

最近朋友call我問有沒有興趣接收一批哲學相關的書籍(六大箱),問了問細節,發現書籍主要是黑格爾馬克思之類的歐陸哲學,跟我領域差異太大,就婉謝了朋友的好意。但想想,這些書直接拿去舊書回收或者是當廢紙收掉,也太可惜了,順口就問了「怎麼不捐給圖書館?」

「我當然有想到啊!我打電話給高雄市總圖,結果他們根本連書況那些都不評估,直接就告訴我『學術性的書籍讀者不看,謝謝好意』」

聽到的當下啞口無言。原來這就是高雄市總圖對自己的期待?迎合大眾口味,大眾愛看什麼就給大眾看什麼?覺得高雄市民對學術的書籍毫無興趣又或是沒有能力閱讀?市總圖剛開幕時有去參觀過,那個失望的感覺我到現在依舊記得。我不反對圖書館進一些輕小說或者是心靈雞湯、八字相命,那也是書沒錯。但是哲學區滿坑滿谷都是奇怪的紫微斗數或是商場成功哲學的書,我真的無法認同。這層次真的太低了。今天有人要捐贈真正的哲學書籍時,卻又直接否決,直接說自己的市民不會讀那樣的書(幹,我就不是市民喔?),一般市民如果想要查詢比較專業的資料,就得因為被高市圖看不起,只好上台北去國圖嗎?

這樣的圖書館,跟巷子口的租書店到底有什麼差異? 這樣的圖書館,有什麼教育功能?

除了外觀酷炫以外,我實在不知道這樣的市總圖對市民帶來什麼正面的幫助。

你只要撥個空去市總圖走一趟,你不難發現哲學區除了空架許多外,收的書真的光怪陸離。

我並不是覺得市總圖一定要重視哲學,我單純覺得市總圖在哲學領域的館藏,水準太差勁。若只是私人空間,那我沒話說,但市總圖連基本水準都沒有,這就有些誇張。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東南亞期刊區不見東南亞民眾閱讀

我自己在各圖書館分享「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同時去參觀,其中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提供東南亞期刊及多元文化視聽資料,新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也提供東南亞期刊,可以說政府在圖書服務上有想到東南亞民眾的需求。但光是提供圖書是不夠的,怎麼樣讓東南亞民眾能接近這些圖書也是一項重要課題。

張妤安、戴綺儀:誰的「多元文化」?部分摘錄

圖書館特別設置了「多元文化資源區」,在抵達以前,筆者以自身對「多元文化」的想像,期許這樣的資源區能成為一個豐富理解和對話的空間,滿足在單一的互動中難以望見的結構性視角。

我們日常與人的相處、接受資訊的管道常囿限於自身所處的階級和位置,即使台灣的人口結構正面臨實質改變,我們似乎還沒準備好接下這記直球,整體制度和社會輿論仍然將不熟悉的族群視為他者,貼上層層的標籤試圖區隔你我。筆者以為國立台灣圖書館望見了這實質的轉變和制度上的空缺,期待多元文化資源區能關照到性別、族群、階級各面向的交織性,回應台灣面臨的困境,並有相關的本土論述,而不僅僅是發展於西方思維的資料。

走進多元文化資源區,區內資源以國籍為單位,包括越南、緬甸、泰國、印尼四個國家,資源從電影、書籍到當期報章雜誌,能滿足東南移民移工閱讀及吸收資訊的需求,然而,一般不懂東南亞語言的台灣人進到這樣的區域,完全不會增加對東南亞各國的理解,這樣的設計也僅將「多元文化」的想像限縮到「東南亞文化」。

雖然館藏查詢的電腦貼心增設東南亞各國語言的文字輸入法,但查詢系統卻獨立於一般的館藏查詢,如果不會相關的語言輸入法亦無法檢索,其餘的東南亞族群、性別相關研究資料則依分類散居於圖書館的其他不同區塊。我想,如果圖書館設立了日文圖書區、西文圖書區,是為了豐富各種語言的館藏,那麼國立台灣圖書館的「多元文化資源區」應該只能稱作「東南亞各國語言圖書區」。

針對使用率的觀察,筆者多次經過都沒看到外國人在內使用資源,甚至其中一次看見國高中學生霸佔唯一的桌椅在裡面自修。我想這反映了外籍看護工的高度勞動,因為帶老人出來散步,當然會先考量使用室外空間(圖書館是無障礙空間,沒有輪椅問題),進入圖書館使用資源是自由時間才有可能,家務移工極少有自主時間。

另一方面,因為很少有東南亞移民工使用,使得台灣人認為那是可占用作為其他用途的空間,多元文化空間設置只剩形式。相較之下,「樂齡資源區」及「兒童閱讀區」常有老人與小孩使用,即使尚有空位也沒有學生會進入自修。這呈現出台灣普遍對東南亞的漠視、高傲,而且佔用位子準備填鴨教育的考試卻對眼前的社會生活沒有感受, 當下覺得那個畫面滿諷刺的。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借閱楷模」代表一座城市的品味嗎?

我自己在各圖書館分享「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同時去參觀,其中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提供東南亞期刊及多元文化視聽資料,新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也提供東南亞期刊,可以說政府在圖書服務上有想到東南亞民眾的需求。但東南亞期刊區不見東南亞民眾閱讀。光是提供圖書是不夠的,怎麼樣讓東南亞民眾能接近這些圖書也是一項重要課題。

部分摘錄自看來,教育部不懂讀書,也不懂圖書館經營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幾天前,教育部舉辦一場記者會,公開表揚了許多大量向公共圖書館借書的市民「借閱楷模」。

什麼是「借閱楷模」?原來教育部的訂義是:借書最多的人。令人吃驚的是,那幾位接受表揚的「借閱楷模」,借書真的多到嚇人。台北市李小姐,去年借了7,294本書,如果攤到全年365天,每天要借20本以上。台中市詹小姐,去年共借閱5,764本書,平均一天閱讀近16本書。雲林一位九歲的孩童,全年借閱3,732本書,一天讀超過10本書。

一天閱讀 20 本書是可能的嗎?這需要每天用10小時來讀,每半小時讀一本,這真的是優質閱讀嗎?如果真要這樣讀,李小姐每天搬20本書回家,每半小時翻掉一本書,其實與其說是「閱讀」,也許更像是數鈔機。

其實借書背後都有行政成本:借還書程序、人工上架,如果在台北市,還有跨館調閱的服務。這些借閱者其實耗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而她們又產生了什麼對自己、對公眾的效益呢?成為發明家了嗎?成為作者、思想家、創作家了嗎?似乎也看不出來。

相較於一年借閱7,294本的李小姐,假設某位吳先生,一年借閱10本,細細品味,認真思索,在創業、工作、家庭、生活上深刻發揮10本書的知識價值。請問,哪個該是「借閱楷模」?

當教育部在記者會上將「借閱楷模」定義為一年借閱七千本的人,其實立刻也顯示,它的「閱讀習慣調查結果」很可能不值得一看。因為顯示相關負責人沒有在思考閱讀品質,閱讀的意義、閱讀的實際影響。

這件事也實質上顯示了,教育部對於圖書館經營,整體的思維策略是非常落後的 — 只著眼於多少人次進入圖書館、借閱數量的統計。這些事情是重點嗎?當然不是。一群人到圖書館吹冷氣,或是借書回家數頁碼,對誰有幫助?

圖書館只是個工具,真正的目標是每個人的知識獲取、思考創造、應用發揮。其實,今日的圖書館扮演的角色不該是真正實體書籍的流通而已,更該是促成整體社會與知識關係的深化 — 幫助更多人能從多元管道取得優質知識、學習思考與判斷材料,以及將知識應用於工作與生活中。
-----
圖書館危機管理與創新-館藏量不再是唯一目標,以人為中心提供的服務將成為圖書館經營核心

部分摘錄自大學之問:圖書館該去哪兒?

學術圖書館的未來:館藏量不再是唯一目標,以人為中心提供的服務將成為圖書館經營核心。

圖書館可以提供甚麼樣的服務?像是充足的插座、照明設備的單人學習室,以及便於交談的小組學習區、藝術小組學習區和中心學習室。矩形桌子、輪椅、白板,另外還有數位電視和一個喇叭,既滿足小組學習需求,也可以用作會議使用。舒適的扶手椅、有媒體裝備的單人閱覽桌、以及若干播放軟體硬體,可以滿足個人及最多4個人觀看DVD和youtube。採光也是圖書館設計中的必要關注點,開闊的視野、寬大的窗戶可以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內設咖啡館、自動販賣機及24小時開放時間和為打盹設計的沙發、椅子,甚至是睡眠床墊及睡眠艙。

重新設計圖書館會讓使用率增加一半,甚至使圖書館多功能空間、學習空間使用量增至兩倍。

為了留住更多的學生,使他們停留的時間更長、學習更投入,吃和睡覺這樣的行為也逐漸被「解放」。這並非大學圖書館在歷史的發展沿革中逐漸放棄了原則,而是大學圖書館應時而變的集中體現。所以,與其責怪現代大學圖書館偏離了原本的軌道,倒不如睜開眼看看現代大學生的真實需求。

林斯健「便當教授 #BDPro」背景資料---親切 幽默 風趣 好笑!!!未來置頂文

姓名 : 林斯健 綽號 : 便當教授,#BDPro。  ( 因為搭高鐵南來北往愛吃台鐵便當 ) 學歷 : 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Email:u6207341@yahoo.com.tw 現任 : .國立空中大學講師、視訊課程分享人 .法院、區公所調解委員 .陸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