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老人學:如何改善失眠,多曬太陽

好的睡眠,取決於一天當中有適當的光照量。

在一次田野訪談,受訪者是百歲老人,他的養生之道是每天白天小睡1小時,每晚睡9到10個小時。這樣的睡眠習慣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現在科技帶來的的照明比單純的日月星辰帶來更多光線,我們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間觀看新聞、使用筆記型電腦工作、利用Facebook交朋友、玩手機遊戲、網購或下載小說。

結果就是我們睡得越來越少。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數據,美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前一個世紀前減少了20%,三分之一的人睡眠時間不到六個小時。這些趨勢在富裕國家屢屢出現。疲勞時我們會飲食過量,而且新陳代謝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更容易肥胖和糖尿病。我們還減少了亮與暗之間的對比,這些更容易導致失眠或睡眠障礙。

光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很大。例如緯度高的冬季日光不足會引發憂鬱症,也就是季節性情感障礙。如果患者每天早晨坐在大燈箱旁,這種情緒可以逆轉。光線可以緩解其他的心理困擾。一項義大利研究發現,朝東病房的躁鬱症患者的住院時間比朝西的病房少了近4天。在明亮的房間,從脊柱和頸椎手術中恢復過來的人,每小時服用的止痛藥更少。加護病房接受大量自然光照射,心臟病患者的康復速度會更快。

眼睛在光線下感知三種主要顏色:紅色,綠色和藍色。藍光對我們的晝夜節律系統影響最大,告訴大腦現在是早上而且要保持警覺,並將我們的生理時鐘同步設定為一天。這很重要,因為當生理時鐘與外在環境的白天黑夜同步時,我們會睡得香,大腦和身體的機能會更好。

我們的視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水晶體會泛黃,因此更少的光線到達眼睛後部的受體來告訴我們的大腦現在時間是幾點。日本學者發現,白內障患者手術後,人們跌倒的次數通常減少,情緒提高,思維更加敏銳,睡眠品質大大改善。

行為改變也有可能導致問題。當然,許多老人家的行為都與刻板印象天差地遠;現代的社會也非常多元,年輕人可以在自己的臥室中創立價值數百億的企業,百歲人瑞也可以跑馬拉松。但是,還有許多典型趨勢,可能有助於解釋某些睡眠變化,包括在家或是安養院的時間更多,因此運動量、在光線下的暴露時間都會減少;與此同時,午睡的機會反而增加,導致無法在夜間入睡。

老是待在家裡,不去拜訪朋友、家人、鄰居,可能會導致人際關係品質不佳,反過來造成孤獨感──這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大家在某些時候一定都曾感到孤獨,就是覺得自己的社交網絡不如預期,因此缺乏安全感。有安全感對睡眠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覺得可能發生危險,失去意識會是不明智的。

解決方法:
每天白天室內有充足照明,若無充足照明,可用燈箱或人造光改善。
每天白天有2個小時的光照量。
晚上睡覺前少接觸藍光,例如少看電視、少看line或少檢查電子郵件。
改善社交網絡,例如花更多時間與朋友相處、參加本地活動、報名成人班,都是可以減少孤獨感、改善睡眠的方法。

參考資料

#光害 我們的島 見不得的光《下》(第1041集 2020-02-10)

The light therapeutic

《為什麼睡不著?從小到老的睡眠科學》:年紀越大越「睡不好」,背後是什麼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林斯健「便當教授 #BDPro」背景資料---親切 幽默 風趣 好笑!!!未來置頂文

姓名 : 林斯健 綽號 : 便當教授,#BDPro。  ( 因為搭高鐵南來北往愛吃台鐵便當 ) 學歷 : 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Email:u6207341@yahoo.com.tw 現任 : .國立空中大學講師、視訊課程分享人 .法院、區公所調解委員 .人權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