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總體經濟
(一)
全球金融市場遭受covid-19或武漢肺炎打擊後,還需要一段時間、甚至是數年,經濟才能復甦。從原油到鮮花,許多新興市場所依賴的商品的需求已經下降。隨著越來越多的全球經濟進入長期停工狀態,一些分析師認為,與2007-09年的金融大海嘯或金融金融危機相比,經濟崩潰更為嚴重。樂觀的是很多歷史表明,經濟崩潰後可能會迅速反彈,但不能保證每個國家都是。體質良好的國家,大災難結束後平均5年內,會反彈到原有的水準。
防疫力就是經濟力。
貿易組織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外國投資者已從新興市場撤出了830億美元的資金,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資金外流。而這些資金會流向安全的地方,當作是資金的避風港,而避風港的人們將受惠於資金活水,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去借款,開展事業。
這些資金避風港就是台灣、新加坡或韓國等疫情不嚴重的國家,這些國家會在2020年疫情過後的下半年找到立足點,並足以抵消疫情爆發上半年的部分經濟或生產損失。
(二)
生產力復甦,但是就業率仍未復甦。
勞動力市場需要比整體生產更長的時間來收復失地。在 1948 年至 1980 年的七次衰退期間, GDP 平均需要大約五個季度才能超過之前的峰值。就業只用了一點時間恢復:平均六個季度。然而,從 1980 年代開始,就業率復甦開始落後於生產力復甦。在 covid-19 危機之前的四次衰退中,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僅在六個季度內就恢復了峰值。但就業人數在整整 15 個季度都沒有超過之前的高點。
肺炎瘟疫迫使許多公司嘗試新技術和工作模式,並偏愛某些商業模式而不是其他商業模式。某些部門對工人人均產出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零售業的勞動生產率在 2020 年躍升了近 8%。人均產出的激增也反映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生產力往往較低的休閒和酒店業的就業率仍比大流行前水平低 10% 左右,而生產力較高的製造業則為 3%。
預測未來,能夠支付更高工資的擴張型、高生產力、自動化生產的行業有可能繼續生存;而願意從事低工資工作的人會越來越少。美國將享受就業機會豐富的復甦,同時也會從大流行中擺脫結構性變化,其生產力水平將永久提高。
二 台股大盤
疫情前後台股走勢的預測,各家說法不同,有認為「如果沒有漲過這次跌幅的一半,就依然看反彈,不看回升。」;有認為「你相信這次前所未見、很難用既有經驗評估的經濟全面停滯,會在三個月內結束嗎?」。事後看(本文是20200501寫成),20200120台股12118點,0319台股最低8523點,這次跌幅的一半是10320點。而0414就到達10332點,漲過這次跌幅的一半。
三 大公司大者恆大
大瘟疫引起的危機,往往會促進市場整合,形成大者恆大的局面。大公司通常更容易渡過經濟風暴,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比小公司擁有更多的現金儲備,而且因為他們強而有力的遊說政府,將他們納入財政刺激計劃中,並從中受益 。
在美國,手上資金較多的科技公司可能是大瘟疫的贏家。有許多新創企業正在受到傷害,幾乎每天有裁員及公司倒閉的消息。對於擁有大量現金的新創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可以併購體質較弱的競爭對手。例如Uber手上有90億美元,正在尋求收購GrubHub,後者也提供食品外送服務。Lime完成最新一輪募資1.7 億美元,其中Uber投入大量資金。Lime是一家出租電動踏板車和自行車的公司。外界分析,這或許是Uber為收購Lime預做準備。
若大公司遭受打擊,是政府優先紓困的對象,因為他們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例如法國、荷蘭正提供由納稅人出資的約100億歐元紓困方案,分別挽救法航、荷蘭航空免於破產。德國也對漢莎航空進行紓困。
專家認為,許多國家迅速進行紓困,但這些只是爭取時間、拖延時間而已。這些紓困措施只是推遲企業破產的發生,「殭屍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被淘汰,即使是體質健全的公司也可能無法生存。
三之一 殭屍企業
殭屍公司就像恐怖片中活死人一樣,缺乏生命象徵,沒有生產力。這些公司透過新的借款來償還舊債,不能償還的變成不良債務。殭屍公司數量的上升會損害經濟活力,隨著越來越少的公司退出市場,員工的流動減少,也使新創公司越來越少。
政府採取保護經濟免受肺炎瘟疫之害的措施,可能導致殭屍公司數量的增加。在2007-09年金融大海嘯,銀行貸款政策也沒能殺死殭屍。
四 電影業
因為疫情,未來2年新作品電影變少。好萊塢的一些大電影,開始賣給netflix播放。例如電影「愛的鳥事」原本是要在電影院放映,因為肺炎沒人去電影院,所以賣給 netflix。未來會有更多電影在netflix放映,現在訂閱netflix 會是一個好選擇。netflix持續在世界各地買電影或影集版權,不過它財務槓桿太大,是需要擔心的地方。
五 台灣的飯店業
除了政府分別提供店家或勞工的補助外,店家自己也可以做些事。例如飯店業,有些在第一時間減價因應,這些店家4月下旬起接單很忙,撐了過來;有些店家歇業或是停止營業,如圖。
五之一 提供各式各樣菜式的餐廳處於劣勢
在日本,能提供各式各樣菜式的餐廳處於劣勢,因為疫情中,顧客傾向為了「特定菜餚」才前往餐廳,能否讓顧客一想到它就知道要吃什麼,成為餐廳能否存活的關鍵。
例如,居酒屋和民(Watami)在疫情中損失慘重,2020年4到9月合併淨損71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8億元);家庭餐廳Skylark將在年底關閉200家店,多數是沒盈利的店面。
相比之下,速食業、迴轉壽司、燒肉、烤肉等提供特定類型外食的業者,則表現良好。除了3月和6月,麥當勞2020年既有門市銷售均高於去年同期。日本最大的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截至2020年9月的一年中,銷售額創紀錄達2049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2.9%。
六 觀光業
未來出國的頭尾兩天都得耗在額外的檢疫流程,過去習以為常的5天4夜旅行,會被壓縮成3天4夜 。這些煩瑣的出入境流程,可能會持續三五年,甚至永久。制式的5天4夜旅行將會大幅減少,而改成7天6夜,旅行費用也因此會大幅提高。過去幾年的低廉旅費將不復存在,旅行又會回歸有錢有閒族群的昂貴玩意。
七 去全球化、區域化及保護主義
人們越來越擔心背後有政府支持的外來公司,會趁大瘟疫的時候,大舉收購本國產業。歐盟委員會已敦促成員國「特別警惕」以確保企業不被拋售。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政府都加強了篩選外國投資的程序。澳大利亞政府要求所有外國投資均應由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印度也頒布了新的限制。這些措施旨在調整供應鏈,並加速區域化,以降低對中國依賴。中國則說這些措施是「歧視」。
調整供應鏈有以下方法:近岸交易,也就是跟鄰國交易;另一方法是中國+1,也就是尋求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設立生產基地。例如google在越南的投資,生產Pixel手機,而微軟則在越南生產Surface平板電腦。
2020年4月27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伯恩德·蘭格(Bernd Lange)建議各會員國,可以要求對國內的公司,從幾個特定的國家或地區採購中間產品。川普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希望制定採購法令,迫使衛生保健業者購買美國製造的產品。因為大瘟疫,在美國的公司普遍希望美國政府在跨境併購、政府採購及貿易方面變得更加保護主義。
八 性別
(一)遠距工作使女性勞工越難打破職場天花板
根據斯坦福大學的研究,32% 受過大學教育的有孩子的美國女性希望遠程全職工作,而 23% 的男性則希望如此。然而英國政府最近的一份報告警告說,如果更多的女性在家工作,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結果可能是性別工資差距越來越大,女性勞工越難打破職場天花板。
(二)女性更加憂鬱
與男性相比,這種流行病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在 2020 年估計的額外 5300 萬例憂鬱症和 7600 萬例焦慮症中,大約三分之二是女性。在封鎖期間承擔的家庭責任可能是部分原因。英國在 2020 年 4 月和 2020 年 5 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女性花在做家務上的時間大約多出 50%,花在育兒上的時間幾乎是男性的兩倍。花費更多時間從事此類無償護理工作的女性往往會報告更高程度的心理困擾。
九 結語
正如過去撲滅瘧疾和愛滋病,全球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努力來遏制這些瘟疫。雖然現在防止大量死亡為時已晚,但可以阻止災難進一步擴大。如果放任瘟疫肆虐新興市場,而富裕國家仍袖手旁觀的話,瘟疫將很快回傳給這些富裕國家。
The coronavirus could devastate poor countries
History suggests full recovery takes, on average, about five years
Disney and its rivals star in a real-life disaster movie
Silicon Valley in the pandemic
Has covid-19 killed globalisation?
A wave of bankruptcies is coming in Europe
台灣有多少「殭屍企業」?銀行該如何救,或是不救他們?
解封後內用,客人不會再慢慢看菜單了!日本居酒屋從慘賠學到什麼?
Free exchange
America’s roaring recovery might carry lessons for future recessions
Could a rapid recovery lead to permanently higher productivity?
Aug 7th 2021
Bartleby
Why women need the office
Female workers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opting for more remote work
Aug 28th 2021
Covid-19 has led to a sharp increase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omen fared worse than men
Oct 11th 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