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服被判斷有霸凌同學,於是提起申訴。因為學校老師是第一次辦理申訴評議,所以陌生拜訪請我幫忙確認評議的組成等等程序是否合法,同時請我擔任外部委員。
有2件申訴案件,分別先後開會,現場申訴人學生沒有到現場而是家長到場。
有些事實真的需要全面重建,而不是隻字片語。例如委員提到「被霸凌的學生的作業本被午餐湯汁惡作劇髒污」,我詢問說「這髒汙作業本是在學生桌上還是在老師桌上?這會有不同評價,因為老師桌前面是午餐抬送並經的地方。」
開會很久,有的委員開始精神發散,把重點錯放在「霸凌是否成立」。我提醒說我們的重點是「申訴人的申訴是否有理」,至於霸凌是否成立是調查小組來判斷。
開會結果是前1件申訴有理,退回調查小組再調查;後1件申訴無理,維持霸凌判斷。
事後學校老師很謝謝我說,學生沒有提起再申訴等進一步法律措施。
會中有家長質疑,調查委員皆是透過校方找尋的專家,若調查人員不中立,則可能淪為黑箱、排除異己的操作......。若對於調查結果不服,是可以提出申訴。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申訴及再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對於委員組成有嚴格要求,所以沒有不中立的問題。
分享看到的案例,學生被調查報告認定有霸凌,學生家長不服替學生申訴,申訴結果是申訴有理由、退回調查報告請調查小組再調查。
#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申訴及再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 #霸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