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望高樓遺址,法軍登陸及撤退地,滬尾石滬 淡水

反登陸作戰,精確阻殲敵人。

1884,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BATTLE OF TAMSUI, SINO-FRENCH WAR OF 1884
  
戰事起自清法雙方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佔領臺灣北部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基隆被法軍攻陷,所幸清軍守住淡水河口,才沒讓法艦直入臺北府城。戰爭自1884年8月迄1885年6月法軍撤兵才告結束。

忘高樓遺址。全臺第一座燈塔,建於嘉慶元年(1796),位於淡水河口北端。由於淡水河口附近的公司田溪口,容易被誤認為是淡水河口,經常發生擱淺事件遂向諸船東募款,做為燈塔興建及營運經費。請福佑宮代為雇工,每晚為燈塔點燃燈火。該「望高樓碑誌」今仍鑲嵌於福佑宮廟內牆上。 

法軍登陸和撤退地點。1884年10月8日上午,600名法軍和2個水雷兵分隊,搭乘登陸小艇,在法艦炮火的掩護下抵達沙崙海灘。法軍到達陸地後立即整隊向前推進。不久,就與嚴陣以待的清軍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到接近中午時,法軍因傷兵後送以及左翼一度遭清軍切斷,於是開始撤退。法艦以砲火壓制清軍攻勢,法軍才能順利登上登陸小艇, 返回母船。

滬尾石滬。淡水又稱「滬尾」,早期北海岸一帶,從萬里、金山、石門至三芝、八里、淡水地區一共有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石滬群綿延,而淡水正好位處石滬群的最尾端,因而有「滬尾」之稱。
早在三百多年前,平埔族已開始利用石滬來捕魚。石滬的規模龐大、建造不易,在當時需要好幾戶人家合力建造,靠人力堆疊高一公尺的ㄇ字型石牆,需要數年的時間始能建成。而完工後需取得官方認可,並可世代傳承。
淡水區漁會在新北市政府的補助下重建部分石滬遺跡,紀錄先人智慧及漁業歷史。



望遠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林斯健「便當教授 #BDPro」背景資料---親切 幽默 風趣 好笑!!!未來置頂文

姓名 : 林斯健 綽號 : 便當教授,#BDPro。  ( 因為搭高鐵南來北往愛吃台鐵便當 ) 學歷 : 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Email:u6207341@yahoo.com.tw 現任 : .國立空中大學講師、視訊課程分享人 .法院、區公所調解委員 .陸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