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閱讀心得:周傳久著,高齡友善新視界:觀察臺灣與他國的高齡者照顧

仔細聆聽長者需求,認真思考對方立場:

一間公立安養之家位長者對社工抱怨飯食,覺得伙食像給豬吃的一樣難以下嚥。是的,老人發脾氣,有可能真是因為對飯食不滿意,但也有可能是藉飯食發揮,究竟怎麼應對更好呢?

一位德國照顧者說要是她上準備和老人完全一樣的飯食當老人的面吃下去。了解到真的不好吃,或者覺得沒有問題,再和老人溝通。從此先取得第一步同理。一位丹麥照顧者說,要是她會問老人希望吃什麼?這樣廚房可以提前一週預備。

在台灣許多長照機構廚師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怕麻煩。但丹麥主管說,這是廚房的責任。一位荷蘭照顧者說,老人得到想吃的食物很重要因為行動受限時,吃就變得更加重要,而且長輩有可能因為疾病或退化,而改變囗味,或者飲食困難,應想辦法了解長輩的需求。另一位芬蘭照顧者則說,應該先問:「你好嗎?」因為多聽長輩講話是照顧的優先事項。照顧者得讓長輩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讓他知道,有人願意好好聆聽他的感受與期待。


把屎把尿的重要:

有些獨居失能長輩最後一次受到居服員服務,可能是下午換尿布的時候等下一次已是隔天早上。長者怕不舒服,只好減少喝水以減少排尿,這不僅對腎臟不好,更可能導致暈眩跌倒。


吃的問題而導致溝通衝突:

因為吃的問題而導致溝通衝突的例子時有所聞。妻子有糖尿病,丈夫為了表示愛護之責,也怕她失能而更難照顧。只要每餐有點心時,當妻子正要拿起食物或張口,就干預斥責,搞得她因為害怕挨罵,而餐餐痛苦。

至於子女照顧父母,有些很重視醫囑,常對長輩嚴正提醒,不可吃這喝那。但長輩已經覺得水沒味道一定要喝麥茶果汁。如果不給喝,水分吸收少,就容易導致尿道發炎、便祕。

丹麥有個健康促進的節目每集邀請來賓接受三個月飲食調整,並追蹤拍攝。有位女士愛喝可樂成癮,造成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節目主持人是位營養師,經由不同方式的探索溝通了解當事人喜歡喝有味道的飲料。營養師建議當事人試試看薑加微糖水,她也接受。

如果像醫院病房用中央廚房配膳方式供餐,這種方式可能會剝奪住民生活樂趣,因為有許多人自己會做飯。若大家都能參與每天的備餐,包括主食、甜點,每個人都有機會動手做,很少發生住民抱怨食物或爭吵的現象。


非藥物照顧的重要性,藝術治療: 

荷蘭一位失智長輩,總是帶著敵意,但當有人播放他熟悉的音樂後,他放鬆了,進而想起以前美好的生活。台灣屏東有位罹患巴金森氏症已二十六年的七旬婦人,早已不說話了,但當有人帶來大提琴,加上她先生的引導,她竟然開始唱歌、講話。

以上的例子屢見不鮮,許多照顧者和醫師發現藝術治療等非藥物照顧的重要性,失智者與失能者可以透過感官快樂緩和病情。只是在現實環境中,卻仍有許多照顧家屬和專業照顧者,選擇採用藥物來照顧或治療。

生病看醫生,是為了避免病況耽誤危及生命。但進入長照之後,藥物治療是否仍是唯一最佳的治療方式?在挪威、丹麥等國已經開始嘗試在長照、安寧照顧引入非藥物照顧,在醫療照顧之外,將失能者的生活照顧也納入,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政策批評:

政府推動長照目的若是延緩失能,卻將可以透過積極保健預防的輕微失能階段,交由社政單位管理,這是很奇怪的做法。如果前端沒有積極預防的意識,等到被照顧者進入加速失能階段,才由衛政主管的護理之家接手,這樣的長照思維無法完全推展。

荷蘭第一線居服員由公衛護理師承擔,被照顧者身體評估需由護理師擔任。目前台灣負責長照第一線評估的照管專員,允許由社工擔任,社工有專長,也更懂資源連結,但讓社工負責身體評估,則明顯不合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林斯健「便當教授 #BDPro」背景資料---親切 幽默 風趣 好笑!!!未來置頂文

姓名 : 林斯健 綽號 : 便當教授,#BDPro。  ( 因為搭高鐵南來北往愛吃台鐵便當 ) 學歷 : 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Email:u6207341@yahoo.com.tw 現任 : .國立空中大學講師、視訊課程分享人 .法院、區公所調解委員 .人權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