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人口販運及失聯移工:新住民女性在農村的現況

解決方法:

一 消除歧視。新住民女性結婚來台灣,可能遭受 #交叉歧視 或 #多重歧視 (女性+外裔)。而依社會觀察,新住民女性離婚的原因,大部分是生不出小孩或生不出男孩。善待新住民,消除歧視,同時減少 #失聯移工 或 #人口販運 的問題。

二 設置親職教室。新住民女性在田裡耕作,農作價值大部分為夫家所有,新住民女性未必會享受到。設置親職教室,提供新住民女性要能賣錢、有經濟價值的課程,例如產銷班,不只是烹飪教室。

三 雲端授課。很多新住民女性有意願去上課學新技能,但是因為白天農忙,沒時間去實體教室上課。而實體教室多在都市,都市與農村有很大的空間距離。雲端授課,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方便原住民女性學習新技能。

四 家人支持。依社會觀察,大部分男人或婆婆不樂見新住民女性學新技能,認為新住民女性乖乖耕田及孝順公婆就好,不要到處亂跑。如何使男人及婆婆有性別平等及友善新住民的概念,支持新住民女性學新技能,是一件很關鍵的事情。 #cedaw #外裔配偶 #約翰說故事


Quote在美濃,年輕工作人口單向湧往都市,導致鄉村人口凋零,性別失衡,勞動力缺乏……這些問題,經常在媒體上讀見、黑體字型不痛不癢的標語,在農村的感受分外直接尖銳。


比如說,4萬人的小鎮上,不存在任何電影院、酒館、或其它流行娛樂場所;比如說,插秧季節,你可以看見路邊駝背老農獨自將一盤盤15公斤重的秧苗從貨車搬下田,每吃力搬完一盤,就得整個人扶靠在車斗邊,擦汗喘歇一會兒;比如說,約翰估猜,附近約九成的下田工作,都是外籍移民完成的。


「我前面這塊豆子田就是一個印尼女人在種。」他接著告訴我,女兒去年開學,班上1/3同學的母親是新住民;自己的補習班也是,一班16個小朋友,有8個孩子擁有一半中國大陸、泰國、越南、印尼、柬埔寨……的血統。


1952年,台灣農戶占總人口的45.5%,這個數字到了近期2015年,只剩下9.2%。光是1996至2006十年間,就有36萬農夫從台灣土地上消失。然而真正亮紅燈的訊息是,他們越來越老:近幾年統計農夫平均年齡都在60歲上下,目前39歲以下的年輕農夫,全台只剩10萬1,500人。而農業又是特別需要體力、肌肉、以及脊椎健康的行業。


資料來源:從加拿大來到台灣鄉村,他「半農半教」收穫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林斯健「便當教授 #BDPro」背景資料---親切 幽默 風趣 好笑!!!未來置頂文

姓名 : 林斯健 綽號 : 便當教授,#BDPro。  ( 因為搭高鐵南來北往愛吃台鐵便當 ) 學歷 : 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 Email:u6207341@yahoo.com.tw 現任 : .國立空中大學講師、視訊課程分享人 .法院、區公所調解委員 .人權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