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右翼色彩比西部濃厚,與其「反納粹國家」的歷史敘事息息相關。西德透過布蘭特「華沙一跪」等事件,逐步建立面對錯誤、重視受害者的集體記憶;東德則將自己定位為「反法西斯國家」,把納粹罪責推給西德,並將去納粹化淪為政治鬥爭工具。教育與紀念多流於政治宣示,忽視猶太人等受害者的特殊處境。政權崩潰後,東德人對過往信念幻滅,又在統一後感受歧視與邊緣化,遂成為極右翼趁虛而入的土壤。這也引人反思:歷史若只被利用,而非真誠記憶與承擔,是否終將以另一種形式回復?
德國統一快40年,東部與西部仍有隔閡。原因是統一之初,在東邊服務共產政權並做壞事的人,被剝奪工作,最明顯的是公務員或法官。由於這些工作空缺下來,東邊的人需要西邊的人幫忙,提供知識建立制度,結果不自覺地西邊的人也把自己的人脈帶進東部。商業界也是如此。目前西部人比東部人在各種職業機會更有優勢。
以上原因,造成統一後東德人自己覺得被西德人蔑視,還被視為次等公民,加劇了東德人的怨懟,不歡迎移民,也讓另類選擇黨(AfD)掌握了賴以為生的選民情緒。
解決之道是工作配額制,也就是一定的工作機會留給東部人。再來就是提供獎學金、還有更多就學就業資訊彌平資訊不對等。若不處理,可能會使東部已經萌然的民粹主義更加長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