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登陸作戰,精確阻殲敵人。
1884,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BATTLE OF TAMSUI, SINO-FRENCH WAR OF 1884
戰事起自清法雙方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佔領臺灣北部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基隆被法軍攻陷,所幸清軍守住淡水河口,才沒讓法艦直入臺北府城。戰爭自1884年8月迄1885年6月法軍撤兵才告結束。
忘高樓遺址。全臺第一座燈塔,建於嘉慶元年(1796),位於淡水河口北端。由於淡水河口附近的公司田溪口,容易被誤認為是淡水河口,經常發生擱淺事件遂向諸船東募款,做為燈塔興建及營運經費。請福佑宮代為雇工,每晚為燈塔點燃燈火。該「望高樓碑誌」今仍鑲嵌於福佑宮廟內牆上。
法軍登陸和撤退地點。1884年10月8日上午,600名法軍和2個水雷兵分隊,搭乘登陸小艇,在法艦炮火的掩護下抵達沙崙海灘。法軍到達陸地後立即整隊向前推進。不久,就與嚴陣以待的清軍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到接近中午時,法軍因傷兵後送以及左翼一度遭清軍切斷,於是開始撤退。法艦以砲火壓制清軍攻勢,法軍才能順利登上登陸小艇, 返回母船。
滬尾石滬。淡水又稱「滬尾」,早期北海岸一帶,從萬里、金山、石門至三芝、八里、淡水地區一共有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石滬群綿延,而淡水正好位處石滬群的最尾端,因而有「滬尾」之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