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教育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這可以用在學業或工作上,但不適合用在感情上。只要認真唸書,就會得到好成績;愛情不是。一旦發現努力都無法成功,挫折感和自我否定的程度會加倍侵襲。
許多爸媽怕孩子受傷,把所有可能絆到他的石頭都搬走了,讓孩子以為世界全聽他的。長大之後,發現每件事不可能全依他的意思。例如工作受挫折,或追求異性被拒絕,但內心仍渴望著無所不能,只要碰到一絲可以控制對方的機會,就會過度追求、變成恐怖情人。
我們的社會應當加強情感教育,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感情上的挫折。可惜的是,這塊重要的學習領域,往往在學校或家庭中被避而不談。
1990年美國加州訂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跟蹤法》,日本也在2000年公布了《纏擾防治法》,各國法令的發布總在發生重大跟蹤死亡案件後。台灣已落後於世界整整20多年,實在不應再以「《社維法》就是《反跟蹤法》」或是「已有《家暴法》」作為推托之詞,也不應等到重大傷亡案件發生,才亡羊補牢。
要有效預防情殺或分手暴力,包含:適時宣洩情緒、重要他人的陪伴、落實情感教育及「跟蹤騷擾防治法」,也須從前端思考,如何拔除陽剛遊戲這套纏繞在男性身上的父權枷鎖,方可能讓男性根本地從情感危崖上解脫。
若遇上勾勾纏、恐怖情人時該怎麼辦,這裡有方法分享大家:
我在大學時曾經被某個非熟識的人跟蹤過, 社會局的人員透過電話指示我將那噁心異男的照片公布給我家附近所有店家,如此一來才能「保護自己」(OK,我真希望台灣所有變態男性的照片、職業、年齡及特徵可以公布在大街小巷與網路上,且不定期更新)。那時我挨家挨戶地去告訴每個店家「相片中的男生正在跟蹤我、騷擾我」,所幸我遇見的每個人都很友善,有一個人還說「看到他只需要打電話通知妳就可以嗎?不如我直接報警!」
在我通報所有店家後,那噁心異男就再也沒出現在我家附近過了。
而該位噁心異男正是新北市某所高中的老師,且至今仍任教。
P.S.在被他跟蹤過後留下的陰影,多年以來仍深深地影響著我。
----
男性的情感困境
近來,情殺事件層出不窮。一般而言,面對情感挫折,女性較常以自殺或自殘的方式處理,而男性則會傷害他人再自戕,形塑此類性別暴力差異的背後機制是什麼?
父權社會以一位男性擁有哪些陽剛特質,來判斷他「是不是男人」,進而劃定其社會位階及處境。透過陽剛特質的權力競逐遊戲,獲勝者能夠向上攀升並佔有資源與權力;要想勝出,就得透過貶抑女性╱陰柔、展現拳頭、掩飾脆弱等方式來證明自己是真男人。
男性從小被教導「有淚不輕彈」,除了憤怒之外,要遠離所有的負面情緒,這種情感的閹割致使他們不曉得如何適度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不斷壓抑;與此同時,父權社會在旁虎視眈眈,當男性無法達到性別期待時,便以「不像個男人」來否認他們的生命價值。
父權枷鎖導致暴力
我們的社會要求男性表現得「像個男人一樣」,他們不能示弱、必須壓抑情緒、處於主導的位置,最終不再敢表達內在感性與真實感受,只能以暴力的方式來脅迫他人順從自己,達成需求。
男性「掌控女性」是衡量男子氣概的標準之一,女伴求去因此成為減損陽剛的可怕事件。由此觀之,失去女伴的恐懼,促使男性採取暴力來奪回權力、扭轉自己的被動處境──而「情殺」,正是這種暴力的極端形式。
社會不教導、亦不允許男性展現柔軟的內在感性,造成男性經營親密關係的困難;這些親密關係的挫折,成為親密暴力的原因。
----
如何判別恐怖情人
小心太貼心。
在交往初期,占有欲的表現像是貼心情人,亦步亦趨、掌握行蹤。但當一個人的生命裡只有你和網路,除你之外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自己的人生,那麼「貼心」,最後終會形成過重的心理壓力、變成箝制生活的夢魘。
情緒要穩定。
有人情緒起伏很大,常有突如其來的暴怒、狂罵,甚至動手動腳,但第二天又捧著鮮花跟你下跪,或痛哭自責。這種內心矛盾,無法控制自己的人,基本上就是恐怖情人。
即便追你的人看來正常,在還沒有確認對方是適合的人生伴侶,只接受自己回請得起的招待,不要接受貴重的禮物或超乎朋友的幫忙,避免讓對方產生你虧欠他的憤怒情緒。